一、案情简介
2020年,广东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客户)在美国亚马逊网站出售的商品被投诉侵权,经过投诉人连续三次投诉后,店铺被冻结,大量商品无法出售,平台代收货款无法结算。
据了解,投诉人认为客户公司侵犯了其商品的商标权、相关图案和文字的著作权,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误解、混淆,以此为由向亚马逊网站投诉,前两次客户自行提交解释资料通过客服审查,未造成不利结果。在投诉人第三次投诉后,客户提交的解释资料被客服驳回,在售商品与未结算货款均被冻结。
二、代理思路与办案结果
兰迪海关部接受委托后,按如下思路稳步推进维权工作:(一)查明适用法律,明确维权路径。(二)开展争议权利和争议主体尽职调查,掌握争议对方主体和权利状况。(三)明确权利争点,找准抗辩发力点。(四)充分应用亚马逊知识产权投诉处置机制和异议申辩程序,争取后续维权主动。
经过详实调查,结合美国知识产权法律权利合理使用相关条款,兰迪海关部律师找出涉案产品不涉及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的事实和依据,证明有关争议权利图形和文字的使用方式和目的都在美国法律允许范围内,不足以让消费者产生混淆。
针对投诉人不正当竞争嫌疑的恶意投诉行为,兰迪律师化被动为主动,提出反投诉的策略。同时,以律师函形式向投诉人展示事实,阐明立场,郑重提出权利反主张,并提出和解建议。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投诉人终于撤回投诉,客户网店得以继续正常经营,防止了巨额损失。
三、律师评析
(一)敢于维权,正确维权。
对于发生在域外的知识产权争议,国内企业的维权成本高,效果差,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以放弃为代价,不作任何维权努力或者自行采取想当然的方法予以“象征性抵抗”。结果是恶性循环,多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处理和回避争议。但是,一旦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这种消极回避的鸵鸟政策,带来的是市场优势地位的丧失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放弃。本案,客户也曾经自主维权,结果是维权细节的不慎导致“封店”后果。好在后续在兰迪海关部律师的帮助下,扳回一城。
(二)准确把握产品特征,找准抗辩争点。
本案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假冒,是否存在混淆意图和混淆后果。兰迪海关部从产品本身权利状况和网店商品描述、购买用户评论、商品免责声明等细节出发,充分证实涉案产品在美国法律下不涉及商标和著作权侵权。
(三)“还施彼身”,借力打力,使投诉人切实感知争议成本和不利后果,促成和解,达成客户期望结果。
通过应用当地法律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条款,兰迪海关部律师提出的反投诉策略奏效,律师函在详尽阐明争议商品不构成任何美国法律禁止的侵权行为的同时,让争议对方切实感受到“不希望任何人成为恶意和不正当竞争的受害者”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解的选项。最终取得客户满意的结果。
案件主办律师:封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