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华纯电动汽车(BEV)反补贴调查终裁方案(终版)文件,对不同企业的税率和关税实施期限做出了规定。
关税实施期限: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该关税政策于10 月30日零时生效(比此前计划提早了一天)。
企业税率: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在原有10%关税的基础上,将被加征不同税率的关税。其中,上汽集团最高,为35.3%;吉利为18.8%;比亚迪为17%;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其他合作公司将被征收20.7%的关税。在提出个别审查请求后,特斯拉将被征收7.8%的关税。此外,2024年7月4日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将不予征收。
欧盟征收反补贴税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出口方面
高额的反补贴税将直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致使市场份额被压缩,导致中国车企的出口战略调整,可能会重新评估其海外市场战略,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他对中国电动汽车接受度较高、贸易壁垒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减轻对欧洲市场的依赖。
2.技术发展方面
欧盟通过反补贴关税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电池安全等非关税措施限制中国电动汽车进入,不仅会导致中国车企的技术升级压力增加,还会影响中欧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合作,破坏中欧企业之间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合作基础。
3.产业投资方面
欧盟试图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推动中国车企赴欧投资设厂,带动欧盟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就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车企并没有甘愿奔赴异国投资,欧方做法反而事与愿违。事实上,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可能会遭遇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调查,在投资决策上反而会更加谨慎。
4.产业链协同方面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上游电机、电池、电控等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加征反补贴税不仅影响整车出口,还会对上游供应商的出口业务产生连锁反应。供应商的订单可能减少,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利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产业链的升级。
对于这一终裁结果,中国方面表示不予认同、不可接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商务部也提出该裁定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实施贸易保护的行为。中方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